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干混砂浆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答疑 » 答疑详情
  提问

  问题描述:江苏郭夫超: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题记:五年奋斗,铸就“十五”辉煌;展望未来,散装工作任重道远,江苏散装人正以坚实的步伐向“十一五”迈进……

    这是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回首过去的五年,全省人民围绕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的目标,各行各业创优争先,成绩斐然,战斗在这块热土上的江苏散装人也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了辉煌,向全省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全省散装水泥量、率在“九五”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十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五年全省累计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1.68亿吨,是“九五”的3.54倍,平均年增长速度达35.7%;2005年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5540万吨,是“九五”未的5倍;全省平均散装率为57.83%,比“九五”期末提高了32个百分点;2005年预拌混凝土产量5730万立方米,名列全国第一位。“十五”期间,水泥散装化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75亿元。苏州、南通、泰州等市的散装率已连续三年超过70%,率先基本实现水泥散装化。全省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为“十一五”江苏散装水泥发展再创辉煌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十五”回眸

    (一)以城市“禁现搅拌”契机,加快预拌混凝土发展步伐。

    发展预拌混凝土是散装水泥发展的高级阶段。“十五”期间,我省把预拌混凝土的推广应用作为提高散装水泥使用率的重要工作来抓。至2005年底,全省已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265家,生产能力超过一亿立方米。去年全省生产预拌混凝土5730万立方米,使用散装水泥2000多万吨,预拌混凝土产量是“九五”末的13倍,预拌混凝土企业为江苏散装水泥使用率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贯彻商务部、建设部等四部委关于在城市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文件精神,省里四部门联合出台了贯彻意见,13个省辖市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禁现搅拌”政策,启东、如东、溧阳、铜山、东海等地政府出台了县(市)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管理规定。这些政策和文件的出台,为江苏全面完成“禁现搅拌”任务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到目前为止全省13个省辖市主城区基本实现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苏南部分县(市)的县城区也基本实现了上述目标。

    (二)以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引领农村散装水泥快速发展。

    农村水泥用量约占水泥总用量的40%,是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水泥散装化所要攻克的主要难点。示范县(市)的创建不仅有利于加快水泥散装化进程,还有利于扩大散装水泥的社会影响,提高散办地位,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散装水泥事业的重视和支持。根据省经贸委要求,到“十五”期末全省要有1/3的县(市、区)达到示范县标准。在通州、武进、姜堰三个县(市)率先通过国家级示范县验收之后,我省对示范县(市)验收标准和考核办法作了进一步完善并颁布实施。到2005年底,昆山等13个县(市、区)相继通过了省级验收。

    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80%;专项资金收取率在90%左右。

    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农村发散道路,形成了以通州、武进等为代表的用散模式,以昆山、张家港、江阴为典型的经济发达地区创建样板,以丹徒、江宁、铜山等水泥高产区为示范的发散榜样。

    (三)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全省散装水泥的均衡发展。

    溧阳、宜兴、东台、铜山、贾汪五县(市、区)是江苏水泥生产的重点产区,也是发散相对薄弱的地区,平均散装率不足12%,远远落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这些地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建的水泥企业是清一色的立窑生产线,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且不具备发散条件,随之带来的是企业经济实力不强,市场应变能力差,竞争能力弱。省、市、县散办经过认真论证分析,认为要摆脱发散落后面貌,依靠“先天不足”的落后工艺,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借助于结构调整的机遇,动大手术,实施大投入,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发散滞后的困境。基于这一思路,在这些地区采取了两大措施,使散装水泥工作近几年突飞猛进。一是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强力推进薄弱地区散装工作。2003年省经贸委召集五县(市、区)分管县(市、区)长专题研究加快薄弱地区发散问题,此后的两年多时间,省、市、县三级散办联动,形成推动合力,共同推进薄弱地区加快散装化步伐。二是借势结构调整,注重发散硬件投入。根据国家调整水泥产业结构的政策,实施“上大汰小”的战略方针,把调整水泥工业结构与提高水泥企业竞争能力结合起来,与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结合起来,与全面提升发散水平结合起来。“十五”后三年,上述地区先后上马2500t/d以上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14条,新增生产能力3000多万吨。由于坚持不懈的采取上述措施,带来了薄弱地区散装水泥工作的巨大变化。去年上述地区的发散量达1400万吨,平均散装率由不足12%增至45%。其中铜山县的散装率已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作为水泥高产区的代表,通过了省级示范县验收。

    (四)以科技兴散为动力,全面提升散装水泥的科技含量。

    “科技兴散”是国家散办提出的“十五”期间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我省散装水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我省重点开发发散过程中急需的实用型新技术和新产品。每年年初,省散办下达了研究课题,根据各单位上报的项目,经过论证筛选,确定重点研究开发项目,并投入一定的引导性资金。项目确定后,省散办实施跟踪调查,根据市场需求,对研制的有关课题项目及时提出修正意见,使产品和技术能够更加适应市场。五年来,全省开发新产品三十多个。南京天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研制的涵盖运输、贮存、搅拌、的预拌砂浆物流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在上海等地广泛使用,为我省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物流装备基础;南通长城通用机械厂研发的负压高效分离器,较好地解决了普通船只运输散装水泥的装卸问题,扩大了散装水泥的运输能力;常州凯通液流器材厂开发研制的、采用冷却方式生产的大口径防裂快速接头,广泛用于船舶和火车的散装水泥卸载,特别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南京一夫建材公司开发的特种预拌砂浆,在施工中得到广泛使用,为江苏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开了先河。这些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不仅提高了全省散装水泥科技含量,也为全国的散装水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以舆论宣传为导向,营造发散用散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省的散装水泥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向水泥散装化过渡时期,散装率已达到57.8%。为进一步拓展散装水泥工作的内涵、提升散装水泥的管理层次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宣传队伍建设。省散办每年召开宣传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各级散办对宣传工作实行定人、定责、定任务的宣传机制,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充分发挥《散装水泥简报》作用。积极宣传各地在发散工作方面的新成绩、新做法、新思路,及时报导各地在“禁现搅拌”和预拌砂浆推广应用方面的最新动态和进展;三是利用散装水泥宣传周,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宣传周期间,各级散办结合当地实际,紧扣宣传主题,扩充宣传内涵,提升宣传品位,周密策划,精心组织。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综合效益。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增强了全社会对发展散装水泥的认知。四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江苏发散新成就。淮安散办在《江苏工人报》上,整版刊登了“让‘淮上江南’天更蓝水更绿”的长篇通讯,对淮安市近几年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发展进行了记实报导。扬州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宣传“禁现搅拌”工作。5年来在中国散装水泥网报道江苏信息200多条,《中国建材报》刊登江苏稿件150余篇,散装水泥杂志刊登江苏稿件50余篇,特别是江苏全面推广使用预拌砂浆的消息,国内十多家新闻媒体作了详细报道,扩大了江苏散装水泥工作在全国的影响。

    三、“十一五”展望

    (一)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有利于水泥散装化工作的推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出“落实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措施,从使用环节入手,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在大中城市全面禁止、在县(市)城区逐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在农村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散装水泥作为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有效载体,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散装水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重点工作,我省将继续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实现住宅产业化。省委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规划为龙头,加快镇村合理布局与建设;以改善发展环境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据测算,在今后5年,我省城镇以上城区建筑开工量和农民住宅建设开工量,每年都分别在7000万平方米左右,这必将极大地拉动水泥需求的增长,为“十一五”期间散装水泥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为今后我省加快散装水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江苏资源与环境的现状要求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

    目前,江苏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加速期和经济国际化提升期。人口密度全国最大,矿产性资源全国最少,人均环境空量全国最小,资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呈高峰状态,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明显加大是江苏下一步发展的硬制约。水泥散装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资源利用水平、经济增长方式和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散装水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保护环境和劳动者身心健康,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散装水泥,有助于缓解全省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压力,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

    (四)散装水泥发展任务依然艰巨,实现水泥散装化任重道远

    从供应量、率看,江苏发散水平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名列前茅,但离全省实现水泥散装化(平均发散率70%)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将制约全省散装水泥的发展步伐:政策的相对滞后和缺乏刚性,特别是财政政策能否延续,将直接影响队伍的稳定,这是能否保持散装水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企业发散难,散装率长期偏低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落后的小水泥生产工艺的存在,是制约江苏水泥散装化进程的重要瓶颈;地区间发展差距相对扩大,将直接影响全省综合发散水平的提升;农村发散工作资金投入不足和发散意识不强,也是今后散装水泥工作面临的重要难题。因此,“十一五”期间我省发展散装水泥任务依然艰巨,任得而道远。

    分析“十一五”江苏散装水泥发展环境,我们感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只要我们坚决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散工作的全局,转变发散观念,明确发散思路,创新发散模式,提高发散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散装工作就一定能够迈上新台阶,实现全省散装水泥既快又好的发展。

    风物长宜放眼亮,展望未来,江苏散装人对“十一五”发展充满着希望和憧憬。(江苏省散装水泥办公室     郭夫超)

提问人:lvjian  |  行业:综合/其他   |  浏览:212次  |  提交时间:2014.12.07
  回答
共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